冀诺健康养殖

四川首批克隆猪诞生:食用安全吗? 猪肉、鸡蛋价格会迅速下降吗?


1996年7月,世界第一个成功克隆的动物多莉羊在英国诞生;2005年8月,中国第一头体细胞克隆小香猪在河北省出世;2017年11月,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诞生;2019年9月,四川首批非基因编辑体细胞克隆青峪猪诞生。

此次四川首批体细胞克隆猪的诞生,引发了广泛关注,公众也有很多期待和好奇。体细胞克隆猪是什么?搞克隆猪研究是为了什么?克隆猪能食用吗?会不会投入市场?

揭秘四川首例体细胞克隆猪

  历时半年,过程很顺利,在猪耳朵上采集组织样品,然后培养胚胎、植入代孕,4头母猪依次产仔共25头,最终23头仔猪得以存活,有13头公猪10头母猪,体重最重的有1.45公斤,23只克隆猪宝宝长得跟普通猪毫无差别。

  省畜牧总站站长徐旭介绍,今年3月,省畜牧总站与四川农业大学朱砺教授团队联合巴山牧业公司开展青峪猪体细胞克隆试验。

“整个操作过程涉及三头猪:从普通青峪猪(第一头猪)耳朵采集组织样品,培养成纤维细胞,然后将其细胞核移植到已抽取掉细胞核的供体(第二头猪)卵母细胞中培养成克隆胚胎,最后一步就是将克隆胚胎植入代孕母猪(第三头猪)体内开始正常的生产过程。”朱砺介绍说,第一头猪与克隆个体的生物遗传特征有直接关联;第二头、第三头猪与克隆个体并无直接关联,只是分别提供一个胚胎和仔猪的生长环境,“换句话说,第一头是青峪猪,不管第二头、第三头猪是黑母猪还是白母猪,最后产下的还是与第一头一样的青峪猪。”

  克隆过程非常顺利——5月,完成供体猪耳组织细胞的采集和培养,并培育出克隆胚胎。6月,完成4头代孕母猪的胚胎移植。9月底,首批23头体细胞克隆地方猪顺利生产。

保卫地方猪品种

  进行克隆猪研究,是不是为了提高生猪出栏率?朱砺给出的答案却是:保护地方猪种。

  据2016年农业部发布的《全国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十三五”规划》,中国“土猪”一共有90个地方品种,其中国家级保护品种42个,省级保护品种32个,其他品种16个。

  地方猪种急需保护。有媒体曾作过调查:1980年到2000年,广东大花白猪的母猪数量从1.3万头下降至几百头,金华猪的母猪数量从1980年近25万头降至2007年的1万多头。四川有成华猪、内江猪、乌金猪(凉山猪)、雅南猪、丫杈猪、青峪猪、藏猪7个地方猪保护品种,保护压力都普遍偏大。

  地方猪的养殖比例大大低于外来猪种,这是市场主动选择的结果。外来猪种料肉比高,出栏时间短,外种猪瘦肉率普遍都在60%左右。引进洋猪是为了解决猪肉不够吃的问题,如今保护土猪是为了解决口味的需求,以及保护基因多样性。比如成华猪,是回锅肉的上好材料。不过,从生产效率上来讲,选种育种基本上还是以洋猪为主。

  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对地方猪的保护又更加重视了。

“由于地方猪品种大多在建设原种场后采用闭锁繁育的活体保种方式,一旦发生疫情将面临全场捕杀的风险。”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很多地方猪品种遗传资源就会彻底丢失,且这种丢失是不可逆的。因而,对地方猪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必须引入新技术。

对克隆猪的种种猜测

“非编辑的体细胞克隆猪是完全可以放心食用的。”朱砺很肯定地告诉记者,“除了生产过程不一样,遗传物质与普通猪没有任何区别。在克隆猪生产的过程中,我们做的是把体细胞恢复成一个个体,没有进行过任何基因修饰和编辑。”

  四川首例体细胞克隆猪产出后,有自媒体“大胆”预测:“克隆猪”技术顺利推广,生猪价格有望回落。但在朱砺看来,最好不要等着吃克隆猪肉,“克隆猪只是一种技术储备,作为地方猪种的保护措施,并不适用于大规模的商业生产,虽然其生产周期与一般猪差不多,但成本太高,远远高于一般猪。”


评论